本文初稿撰寫于2019年10月28日,現經補充完善后發布。在過去一年中,搜索算法領域與SEO思維層面的重要新聞,仍屬Google BERT算法上線的里程碑事件。這一技術突破不僅重新定義了搜索引擎對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,更對搜索結果的相關性與用戶體驗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BERT全稱為“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”,中文可譯為“雙向transformer編碼器表達”。作為神經網絡領域的深層模型,“transformer”的核心在于通過自注意力機制實現序列數據的并行處理與依賴建模,打破了傳統循環神經網絡(RNN)的順序處理局限。Google早在2018年已將BERT開源,使其成為可被廣泛應用的通用自然語言處理(NLP)預訓練技術。BERT并非專為搜索算法設計,其技術框架適用于各類問答系統、語義分析場景,開發者可基于此構建針對特定任務的語言理解模型。
在機器閱讀理解領域,BERT展現出超越人類水平的性能。在涵蓋情緒分析、實體識別、后續詞語預測、文本分類等11項標準測試中,BERT均取得顯著突破,這為其在搜索算法中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。值得注意的是,盡管當前關于BERT的中文技術文獻已較為豐富,但多數內容聚焦于模型架構與數學原理,對實際搜索場景下的應用邏輯仍缺乏系統性解讀。
Google于2019年10月25日在官方博客宣布BERT算法在英文搜索中逐步上線,后續擴展至多語言搜索場景,并已全面應用于第0位結果(精選摘要)算法中。官方數據顯示,BERT的更新影響了約10%的搜索查詢,Google將其視為自RankBrain(2015年推出)以來最大的算法突破,也是搜索技術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
從實際影響來看,BERT在技術層面的突破毋庸置疑,但對搜索結果排名與SEO實踐的直接沖擊相對有限。通過對英文網站流量數據的觀察,疫情因素與核心算法更新對網站流量的波動影響更為顯著——部分網站在疫情期間流量驟增,也有網站因核心調整大幅下滑,而BERT的介入更多體現在查詢理解的精準度提升,而非搜索結果的劇烈重構。
BERT在搜索中的核心優勢在于對自然語言的深度解析。傳統搜索引擎處理查詢時,多依賴線性詞序與關鍵詞匹配,而BERT通過雙向編碼機制,綜合考量目標詞與句子中所有詞的前后關聯:不僅包括鄰近詞的語義影響,還涵蓋間隔詞的位置關系;不僅關注詞序的先后邏輯,還通過“從前往后”與“從后往前”的雙向掃描,完整捕捉上下文語境。這種處理方式使搜索引擎能夠更精準地識別查詢詞的潛在意圖,尤其對介詞、代詞等傳統算法易忽略的功能性詞匯具有更強的解析能力。
搜索技術的核心挑戰在于對人類語言的理解。用戶查詢時往往存在拼寫錯誤、語義歧義、表達不完整等問題,搜索引擎需在復雜語境中準確捕捉用戶真實意圖。傳統算法通過錯別字修正、同義詞擴展、異體字映射等方式實現基礎理解,但在多義詞、語境依賴型查詢中仍顯乏力。
例如,查詢“蘋果”時,搜索引擎可結合用戶歷史行為推斷其可能指向手機或水果,但若進一步查詢“蘋果 減肥”,語義關聯性即可明確指向水果;而查詢“二姐夫”時,搜索引擎通過用戶點擊數據學習到實際指向“羽毛球拍”——這類歧義依賴統計模型解決。但當查詢涉及復雜邏輯關系時,傳統算法的局限性便凸顯出來:如“新加坡 上海 機票”,人類可自然理解為“新加坡到上海機票”,但分詞后關鍵詞完全相同,語義分析失效,算法難以判斷方向。
BERT正是通過雙向上下文編碼解決此類難題。在英文查詢中,介詞(如“for”“to”)對語義方向具有決定性影響。例如“2019 brazil traveler to usa need a visa”,傳統算法可能將“to”視為停止詞忽略,導致結果誤判為“美國游客赴巴西簽證要求”;而BERT識別到“to”連接的“brazil”與“usa”的方向關系,準確返回“巴西游客赴美國簽證”信息。類似地,“Can you get medicine for someone pharmacy”中,“for”的介詞含義決定了查詢意圖為“替他人購藥”而非“在藥店購藥”,BERT通過上下文關聯避免了語義偏差。
這種理解能力的提升,推動搜索用戶從“關鍵詞堆砌”向“自然語言表達”轉變,使搜索行為更貼近人類日常對話的語境邏輯——這也是Google將BERT視為搜索技術突破的核心原因。
Google明確指出,針對BERT算法無法采取傳統意義上的“優化措施”,因為BERT的核心作用在于提升查詢理解精度,而非內容匹配環節。SEO從業者無需調整關鍵詞布局或標簽策略,而應持續聚焦內容質量與用戶需求的自然契合。
這一結論可通過反向案例驗證:當前搜索“2019 brazil traveler to usa need a visa”時,部分結果仍返回“美國游客赴巴西簽證”信息——這表明即使BERT上線,搜索引擎對查詢的理解仍可能存在偏差,而頁面質量的高低與理解誤差無直接關聯。因此,SEO的核心仍在于提供滿足用戶真實需求的高價值內容,而非針對算法邏輯進行“投機性優化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BERT的詞語預測功能為SEO內容創作提供了新的技術視角。通過給定初始詞序列,BERT可預測后續語義連貫的詞匯,形成符合語法與語境的文本。這一能力已應用于AI內容生成工具,盡管當前中文生成質量仍有提升空間,但為SEO領域的自動化內容生產與語義優化提供了探索方向。